科研实力
您当前位置是 : 首页 > 科研实力 > 专家团队 > 正文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姓名

研究方向

科研成果(部分)

备注

朱跃钊

学科方向为先进能源装备技术、科技与社会

一种中温直通式全玻璃真空集热管 一种太阳能选择性吸收膜系

近期主要从事研究生教学及太阳能热利用、生物质炼制、科技与社会等方面的课题研究

凌祥

主要从事新能源技术与装备、过程强化与节能环保装备技术、紧凑式热交换器、微通道热交换器、特种表面处理技术、特种连接技术(钎焊、扩散焊)、高温蠕变损伤与断裂等研究

一种BOG回收的方法


顾伯勤

主要从事流体密封与测控技术、过程装备先进制造技术研究。

磁流体润滑的机械密封装置及自适应密封控制方法

致力于流体密封基本理论、密封元件性能评价、泄漏检测方法、连接结构设计、新型密封材料研究以及密封元件生产技术和装备开发。主持和参与制定密封产品和性能检测的国家及部级标准17个,在国内外杂志和会议上发表论文70多篇,出版专著3

周昌玉

化工装备的结构强度、可靠性、寿命预测及风险评价,涉及断裂、疲劳、蠕变损伤、有限元数值模拟等。

一种准三维增强的复合材料点阵夹层结构

主持和参加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八五九五、科技部社会公益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石化等国家、省部级项目。目前的主要研究课题涉及:含缺陷承压结构非概率安全评定方法研究;复杂应力状态下金属尘化结构的寿命预测;含局部缺陷高温压力管道的安全评价;高温装置的寿命预测与可靠性分析;大型罐区风险分析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开发;加氢反应器材料性能劣化研究等。

周剑秋

1.先进材料(纳米晶、金属玻璃、陶瓷、复合材料)的制备、力学性能、微纳器件数控加工与工业应用;
     2.
新能源(太阳能、天然气水合物、氢能)实验室与工业应用成套装备;
     3.
工业涂层(金属陶瓷表面喷涂、碳钢表面不锈钢化、表面纳米化及微纳米复合涂层);
     4.
新型温控、高压、轻质、可视化、搅拌、快开、耐腐蚀及复合材料压力设备、发酵设备与环保设备机电一体化;
    5.
压力容器与管道的设计与安全技术、复合管道及管件的应用。

一种多尺度金属陶瓷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的制备方法(在审)

作为主要参加者,完成国际合作项目两项及863高技术项目两项,主持企业委托项目多项;主持完成的项目分别获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2006年)及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20092011年)

赵建平

主要从事高端承压设备先进设计与制造的研究,开展承压设备安全可靠性和石化装置风险评价的理论及工程应用研究

一种压力管道元件非爆破型式试验方法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科技发展战略(2015-2025)》和《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组专家,中国特种设备及石化过程装备检维修标准化联盟专家,国家压力管道元件测试中心特聘专家,国家化工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特聘专家,江苏省特种设备应急专家,南京市特种设备安全综合组专家

殷晨波

工程机械数字化创新设计与制造,氢能源安全技术,风力发电叶片制造装备技术,汽车结构轻量化设计,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与回弹仿真,再制造技术在起重机械上的应用

一种斜角入射微纳米薄膜沉积系统 一种折叠式快速安装塔机 一种自动溶胶凝胶制膜装置


苏小平

汽车与机械系统虚拟样机(集液压、控制等方面)技术研究,汽车系统轻量化与可靠性设计研究,汽车高效新型节能与环保产品开发等

长轴距四轮驱动汽车动力总成布置方法及结构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南京汽车集团公司、上海汽车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和常林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家特大型企业的有关汽车、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等产品的结构分析、数字化仿真等科研课题10余项

黄筱调

数控理论及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数字化再制造技术。目前主攻:数字化高端装备的理论与设计、3D打印技术、多重复合可重构数控机床。

数控卧式龙门定梁摆线齿轮铣床 大型龙门极坐标数控铣滚磨齿复合机床 一种超大模数少齿数圆柱齿轮加工方法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高效数控铣齿机床,大型数控成形磨齿机、数控极坐标钻床等成果已实现产业化,产品荣获国家重点新产品及国内重大装备首台套奖各一项。回转支承新型制造装备及工业应用项目获2013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

洪荣晶

开展机械电子工程方面的科研与教学、高档智能装备的研发与产业化工作。

一种超大模数少齿数圆柱齿轮加工方法

团队依托江苏省工业装备数字制造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数控专用装备技术研究中心和南京工大数控科技有限公司,紧密围绕智能装备制造领域关键技术开展研究工作。
   
拥有包括:LMS振动模态测试系统、KISTLER六维力传感器、RENISHAW激光干涉仪、WENZEL三坐标测量仪、UR机器人、SIEMEN840D等五轴联动数控系统等机电测试、驱动及控制试验装置。拥有4000平米试验及科研用房

谈金祝

新能源技术及其装备研究;
   
过程装备结构强度及其材料的损伤机理、安全性评价和寿命预测技术研究;
   
过程装备先进制造技术研究



陆金桂



1994起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有关神经网络的结构优化算法、产品创新设计的进化模型研究等方面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项目等

贺小华

过程设备的结构强度及完整性评定,高效传热传质设备研发及CFD应用,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技术等


个人持有全国锅炉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颁发的压力容器设计审批员(A1,A2,A3)及压力容器分析设计审批员(SAD)资质。近年来承担石油化工、煤化工等重要装置大型设备结构优化设计及强度评定。

董金善

高效节能过程装备技术,涉及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工业蒸发与结晶技术、过程装备分析设计与优化技术、过程装备缺陷评定与再制造技术、过程装备故障诊断与声发射技术、基于传热传质流场分析与流固耦合技术等

单管换热器测试装置

持有A1A2级压力容器设计审批员和设计制造鉴定评审员资格证书;压力容器SAD设计资格证书;GAGBGCGD级压力管道设计审批员资格证书和设计鉴定评审员资格证书。

虞斌

热管技术的工程化应用研究 高效高温耐腐蚀传热传质设备技术 洁净煤气化装备关键技术的研究 高效脱硫环保设备的应用研究

高温高含尘炉气急冷器

作为项目组主要负责人,先后参加完成了江苏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高温热管技术工程化应用研究;江苏省高技术项目:先进复合材料高效换热器的开发及在苛性腐蚀环境中的应用研究。完成了包括:九江石化公司:催化裂化高温热管取热器;上海金山、天津大港、大庆、大连、镇海、惠州中海油等石化企业各类热管设备改造项目数十项;喷雾干燥高温热管热风炉;高温热管MCT晶体生长炉;热电厂热管空气预热器、省煤器;硫酸系统余热利用热管余热锅炉,热管省煤器;小化肥厂造气废热锅炉、空气预热器、软水加热器等各类工程改造项目近百项;高效挤塑机传热轴;机车大功率热管柴油加热器;高效高温高含尘双管板换热器等工程项目的开发应用,研究成果产生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陈晔

目前工作于化工机械研究所,前期主要从事化工机械结构强度、新型密封结构与材料和流动测试及流场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从事新型环保水处理工艺、装备以及非金属功能性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一种DDISO一体化同步氧化除盐装置

参与制定有关密封材料性能检测的国家标准5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

陆晓峰

1、先进流体密封技术;
   
    2
、轻量化结构技术;
   
    3
、先进焊接与连接技术;
   
    4
、过程流体设备与管道腐蚀与防护技术

一种多孔TiNi形状记忆合金复合垫片及生产工艺(在审) 形状记忆合金密封垫片及其生产工艺

曾获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排第三、第二),参编研究生流体力学教材并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第三);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企业委托横向课题80多项

廖传华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深度治理与资源化利用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高效提取 超细粉体的制备 热力干燥 可再生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 工业节水减排技术

一种利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碱渣废水的系统和方法 一种超临界循环水氧化处理废弃物与蒸汽联产工艺

1 )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深度治理与资源化利用: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对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和有机污泥进行深度治理,不仅满足达标排放,还能实现能源的综合利用。已发表论文10多篇,出版专著4部,申报发明专利15项(获授权3项)。研究成分果于2011年和2013年分别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三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
   
2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高效提取: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对天然产物中的有效成份进行高效提取,既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又降低产物中的化学溶剂残留。已发表论文20多篇,出版专著5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
   
3 )超细粉体的制备:采用超临界膨胀法制备超细粉体。已发表论文多篇,出版专著1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
   
4 )热力干燥:主要从事喷雾干燥、喷雾造粒、半干法喷雾烟气脱硫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10多篇,获授权专利1项。现为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干燥专业组理事、中国通用机械干燥协会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通用机械干燥协会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5 )可再生能源与低碳技术研究:主要从事中硬质秸秆的气化、生物质超临界水部分氧化制甲烷、中高温太阳能热利用、城市型风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专著1部,申请发明专利8项。
   
6 )工业节水减排技术:针对高耗水行业,采用夹点技术,在对用水节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工艺流程的优化与新型设备的开发,通过循环用水和废水处理再生回用而实现节约用水。研究成果获2011年江苏省水利科技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工业节水案例与技术集成》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图书二等奖。

袁祖强




王东方




何世权

主要从事流体机械阀门与流体密封方向、化工过程机械及磁性应用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陈捷



先后参加完成水下参量测试(该项目获国家国防科技三等奖)、水下枪械系统综合测试平台的研制与测试方法的研究、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天然气水合物模拟实验系统的研制(2006年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液压落锤动标测试装置,西门子滚筒洗衣机综合性能测试系统等项目。参与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大型机床数控化再制造关键技术研究(BK2008374)负责数控机床刀具磨损机理理论与实验研究,对刀具磨损与破裂的故障机理和故障诊断的方法有深入研究。参与国家863项目大型乙烯裂解装置高温损伤构件的寿命预测技术研究及应用(2007     AA04Z407),负责渗碳层厚度检测原理研究与仪器的开发。开发的大型回转支承试验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国内空白,形成风电、工程机械、冶金机械系列产品,获得了江苏省教育厅的风电转盘轴承综合性能实验台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JH09-1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兆瓦以上风电装备系列轴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2011BAF09B02的资助。 开发的数控转台试验台获得高档数控机床用数控转台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2012ZX04002-041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正在研制的风电齿轮箱试验台和采煤机试验台将进入齿轮箱试验台行业。在传感器的开发、故障诊断理论、数据融合方法有一定的研究,在实验方法、大型实验的设计、虚拟仪器的开发有较强的工作经验。

孙后环

微机控制自动化、机电一体化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中国建筑机械制造协会理事、中国工程机械学会测试与控制技术分会常务理事、《控制工程期刊》编委、CNAS注册国家实验室认可主任评审员、国家注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高级审核员、江苏省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监督专家库成员、南京市建设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论证专家库成员、南京市机电设备招投标专家库成员

周剑锋

主要从事微尺度传热传质、多场耦合、流体动静密封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

单管换热器测试装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纳米磁颗粒的多场耦合行为及其对磁流变液动压润滑性能的影响机理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非接触式机械密封中磁流体热动力效应研究
   
3)教育部博士点青年基金项目微通道中液体流动的流固耦合效应研究
   
4)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管道阵列的强化传热机理研究
   
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交变磁场作用下微通道内磁流变液的磁粘效应和热磁对流特性研究
   
6)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交变磁场作用下微通道内磁流变液的强化传热机理研究
   
7)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管道阵列与其内外流场的强化传热机理研究

王华

研究方向包括机械结构损伤机理、机械系统状态监控,机器人与人工智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表观遗传自适应重构符号回归的回转支承健康评估方法;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数控机床功能部件优化设计选型工具开发及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大型回转支承智能寿命延长方法与应用基础研究;
   
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课题,三维矢量精确成形工艺仿真及优化算法研究;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特殊工况下回转支承寿命计算模型及智能监测;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大型盾构主轴承可靠性增长关键技术与试验装备;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特殊工况下转盘轴承损伤机理及在线监测;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兆瓦以上风电装备系列轴承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彭 浩

主要从事储能技术、工业节能技术、高效传热传质等方面的研究

一种用于烟气余热回收系统的高效反吹除焦方法

多元烷烃相变微胶囊设计、制备及其深冷储能特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
   
熔渣转盘离心粒化液膜流动特性与相界面破碎、断裂行为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负责。
   
高炉熔渣余热回收渣粒行为与传热特性研究,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A类),负责。
   
微细多孔介质内高温熔盐强化蓄热特性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
   
液态熔渣转盘干法粒化及余热回收关键技术研究,江苏省第五期“333工程培养资金资助项目,负责。
   
汽车EGR系统的真空镍基钎焊不锈钢冷却器关键技术研究,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B类),负责。
   
肋板蜂窝结构相变储热系统固液耦合传热特性与储热机理的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负责。
   
太阳能热利用高温层叠肋板相变蓄热器传热机理研究,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面上项目,负责。
   
石化工业典型余热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要参加。
   
非稳态不均匀高能流密度热载荷作用下塔式热板吸热器传热机理与寿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要参加。

陈海军

主要从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和系统工程等多学科交叉能源和环境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重点开展多孔介质传热传质和多尺度能源系统工程等方向研究,致力于能源和环保成套化装备开发、示范及应用。

生物质燃气耦合吸附深度脱除焦油的工艺及系统[P
   
吸收耦合深度脱除焦油的工艺及系统[P]
   
太阳能高温热化学耦合相变反应器[P] 一种曲柄连杆跟踪式复合抛物面聚光器[P]
   
一种废轮胎气化装置和方法[P]
     
微正压运行的吸附制冷系统[P]
   
双级吸附制冷循环系统[P]
   
一种褐煤直接干燥和热解一体化工艺和系统[P]
   
太阳能中高温环路热管蒸汽发生器[P].
   
一种城市生活垃圾的气化装置和方法[P].
   
生物质气化焦油处理系统和方法[P].
   
一种中温直通式全玻璃真空集热管[P].
   
一种废轮胎整胎气化装置及方法[P]
   
生物质燃气焦油多级深度脱除工艺[P
   
一种生物质燃气中轻焦油的分析方法[P].
     
一种石英可视化热管

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等省部级奖励4项,获得工大集团奖教金1项。主导参与将多能互补供能系统用于8.5万平米大型公建的空调、热水和电力联供。

赵启林

主要针对航天器、舰艇、应急桥与汽车等对象,研究复合材料结构与机构多尺度设计计算理论方法与连接等关键技术,研制复合材料轻量化机械臂、高承载组合桁架结构等装备,基于深度学习研究结构病害的自动识别理论,开发结构外观病害的非接触检测技术与设备


2008年获中国科协科技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获得者,2012年获得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称号,江苏省“333人才工程的第三层次人才。现任陆军装备预先研究项目评审库专家,中国土木工程学会FRP及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土木工程复合材料分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等学术职务。

赵嘉喜

金属玻璃的变形与断裂机理和本构关系;
   
近中性土壤环境的应力腐蚀疲劳裂纹扩展模型与氢脆机理;
   
输油输气管道可靠性与评估技术以及可靠性分析软件研发;
   
先进材料的力学行为,如点阵结构的力学行为分析和可靠性评估。


主要从事金属材料疲劳与断裂的实验、理论和有限元模拟,以及压力容器结构可靠性分析评估以及寿命预测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研究内容涉及力学、材料、腐蚀、计算机等多个学科。

杨谋存

主要从事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多能互补耦合供能技术、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纳米流体稳定性以及机械结构的寿命预测和可靠性研究和教学工作

一种褐煤直接干燥和热解一体化工艺和系统


邵春雷

流体机械的现代设计与经济运行技术;
   
过程装备流动分析与现代测试技术;
   
新能源技术与装备;
   
流体机械的减振降噪与节能增效技术;
   
流体机械的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

一种高温熔盐泵外特性试验装置
   
一种高温熔盐泵的常温模化测试方法
   
介质相变诱因可控的低温泵外特性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於孝春




李庆生

主要从事高效传热、蒸发蒸馏技术研究、过程设备结构强度研究以及粗糙集理论应用技术等


多年来开发研制了薄膜蒸发器、分子蒸馏器以及自循环蒸发器等多种新型设备。具备A1A2 A3SAD级压力容器设计审核资质

杨峻




倪受东

机电一体化、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技术及工程应用

一种焊接机器人焊缝自动追踪系统(在审)

。承担过机械原理及设计机器人技术基础机电一体化计算机控制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等课程的教学任务;主持省、部级及横向科研课题十余项;获得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各一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十余篇。

周勇军

搅拌技术与装备的开发、新型过程装备开发应用、流体机械故障诊断技术、过程装备故障诊断运行评价与节能增效技术。

微流量超高压往复自控泵

承担和参加国家、省部级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50多项,先后主持离心分离装置的设计与研制超高压微流量泵的设计与研制钢塑复合管生产技术转让“30万吨硫化床节能改造技术研究   “ 换热器性能测试试验台开发旋转机械故障诊断实验台研制“DN1800系列搅拌器综合性能测试装置系统开发等众多项目

朱亚军




唐建群

目前主要从事石油、化工、电力、冶金等国家重点行业中设备、管道及附件的损伤与断裂、失效分析和理化检测、腐蚀与防护、安全评定、延寿对策以及先进再制造等方面的研究。


在学校工作期间,主持过江苏省教育厅项目,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863等纵向项目的研究,负责过中石化和中石油等大型横向项目的研究

姜勇

过程装备结构与强度分析;
   
材料高温强度理论及实验研究;
   
材料腐蚀与预防理论及实验研究;
   
化工过程装备及机械设备失效分析研究;
   
材料性能的宏观微观试验方法研究。

一种机械式固定高温疲劳试验中动态引伸计的方法及装置


王海峰

主要从事过程装备结构强度与优化设计理论、压力容器与管道安全技术、材料加工过程的数值模拟、节能及环保设备的开发与应用等研究工作


先后参与美国压力容器研究委员会(PVRC)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科研任务,主持国际合作项目2项及多项企业技术服务项目

唐绍华




徐海涵

机械结构计算机辅助分析、优化,起重机械产品开发等。

一种斜角入射微纳米薄膜沉积系统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技术评审员

齐新丹

主要从事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专业人才教学与培养工作



杨学忠




程可




耿鲁阳




方成刚




张 浩




李 晶

内燃机工作过程优化建模和节能减排新技术;可再生燃料在内燃机中的应用;燃料燃烧化学反应机理的开发等。



王 燕

主要从事多相流流动与传热、高校换热和储能技术、多尺度计算等研究

高承压塔式太阳能水/熔融盐复合型扁管式热板吸热器

基于分子动力学的纳米相变胶囊及其悬浮液的输运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主持。
    2.
相变微/纳胶囊的设计制备及高效换热特性研究,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A类),主持。
    3.
相变微纳胶囊及其悬浮液的高效传热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主持。
    4.
微纳尺度的潜热型功能流体的流动换热研究,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主持。
    5.
石化工业典型余热利用关键技术开发与示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参加。
    6.
多元烷烃相变,微胶囊设计、制备及其深冷储能特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加。
    7.
颗粒填充的微小通道内VOC冷凝吸附耦合特性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参加。
    8.
熔渣转盘离心粒化液膜流动特性与相界面破碎、断裂行为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参加。

陈国荣




朱晓磊




周建新

主要从事材料连接、材料表面改性及强化、有限元数值模拟技术、数字图像缺陷检测以及上位机和下位机串行通信等领域的研究工作。



聂政威

研究领域包括多孔材料,陶瓷功能材料,有机无机复合功能材料,储能,气体吸附/分离,多相流动与传热等


研究项目: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及其复合材料的合成、改性与气体吸附分离研究;CH 4/H 2吸附存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