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实力
您当前位置是 : 首页 > 科研实力 > 专家团队 > 正文

药学院

姓名

研究方向

科研成果(部分)

备注

何冰芳

微生物学与生化制药、分子生物学、酶工程。主要从事生化制药,包括微生物菌种筛选, 非水相生物催化, 酶催化机理与调控, 生物制药高效酶类的设计与制备,高效生化药物合成等研究,;特别是极端微生物新功能及其新酶类的发现与开发,尤其是耐有机溶媒极端微生物及其工业用生物催化剂等发现与功能开发,并将其用于医药中间体的拆分与制备,活性小肽的制备,中草药有效成分改造


主持完成863计划(新型耐有机溶剂蛋白酶的高通量筛选与改造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大肠杆菌胞外分泌表达能力的调控元件研究),国家博士点专项基金一项(生物偶联制氢技术的研究),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黄酮类化合物非水相高效糖基化生物改性体系的研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2(新型手性羟基酸合成酶的性质研究,耐有机溶剂甾体羟化工程菌的构建与其双相甾体催化),江苏高校高新技术项目 (一菌双酶偶联法生产 L-苯丙氨酸),并参与完成973项目及863重点项目各2项。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重要糖苷天然产物合成的酶分子改造研究),博士点基金(优先发展领域)项目(基于高效催化红景天苷合成的糖苷酶解析及其底物识别机制研究),并参与973项目1

黄和

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生物基化学品的先进生物制造领域


形成两个主要技术平台:1)生物基化学品的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平台;2)生物基化学品的工业催化技术平台,研究产品涉及营养化学品、药物中间体、生物肥料等。

李学明

新型递药系统、缓控释制剂、生物医学新材料等



张琪

药理学、药物动力学、代谢组学


在基础研究领域着重于各类新药的临床前与临床的药物动力学、药效学筛选、药理学机制靶点、药效-药动学模型研究,以及骨质疏松症、高脂血症等重大疾病的代谢组学研究。尤其是代谢组学方法学及其应用的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外前列

陈国广

新型药物制剂与制剂新技术;药用辅料与包材,中药有效成分分离与纯化,新型儿童用药,功能性食品。


在药物合成、中药分离、制剂处方筛选、质量控制、过程分析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卢定强

生物催化 制药工程、新药研究与开发

一种制备粗酶制剂和甘草次苷的方法
   
一种连续逆流萃取纯化甘草酸生物转化溶液中甘草次苷的方法
     
一种利用甘油生产二氯丙醇的方法.
     
一种吸附分离高纯度绿原酸的新方法
   
一种络合萃取提纯绿原酸的方法.
   
一株高产绿原酸水解酶的黑曲霉菌株及其应用
   
一种制备高纯度绿原酸的新方法
   
一种分离制备包结拆分后主客体中(S)-奥美拉唑的方法.
   
一种拆分获取S-(-)-氨氯地平的方法
   
一种从黄芪中提取黄芪甲苷IV的方法
     (1-
二苯甲基-3-吖丁啶醇)氰基乙酸酯的制备方法.

近年来主要从事制药工程、新药的研究与开发。熟悉原料药及中间体的各种反应及工艺优化、原料药工艺杂质谱分析与控制、中间体精制纯化、药物结晶过程、药物晶型制备与控制、中试放大、原料药质量标准等技术,完成琥珀酸美托洛尔、磷酸卡维地洛、莫西沙星、来曲唑、达克罗宁等原料药工艺产业化,正在进行10多个品种的原料药工艺研究,取得良好的产学研效益。

周华

主要科研方向为生物制药工程


近年来主持完成江苏省教育厅自然基金项目2项,参加完成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1项、国家973项目2项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2项,在药物中间体的发酵及酶法制备、生物催化剂的制备与改造、生物催化过程的优化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

邹巧根

药物质量研究;
   
   
体内药物分析研究

一种注射用丹红冻干粉针制剂
   
注射用田基黄冻干粉针及其制备方法
   
贞芪扶正输液剂
   
注射用贞芪扶正冻干粉针制剂
   
贞芪扶正小水针
   
一种注射用苦黄冻干粉针制剂
   
注射用瓜蒌皮冻干粉针制剂
   
丹参酮I磺酸钠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
   
硝酸芬替康唑和左旋体、右旋体的制备以及左旋体在制备抗真菌药物中的应用

致力于医药研发行业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药物的研发工作,对于药物临床前的研究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亲自负责多个研发项目,拥有丰富的项目研发和管理经验

周国春

药物化学,化学生物学

用于RNA体外扩增的试剂及方法
   
具有抑制和阻断M2离子通道活性的新化合物及其应用
   
具有抗肿瘤活性的新化合物及其应用
    ZXC-4A5
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药中的新应用
    14-
芳基醚穿心莲内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二肽类似物的用途
    5-
羟基-2’-硝基橙酮或5-羟基-4’-硝基橙酮衍生物及其应用
   
一种以巴卡丁III为原料制备卡巴他赛的方法
   
穿心莲內酯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8-
-1-甲基-2,3,4,5-四氢-1H-3-苯并氮杂卓的制备方法


王德才

药物化学、制药工程、绿色制药、药物合成新方法等新药研究与开发。

一种合成DL-α-氨基己内酰胺的方法
   
一锅法制备2-4-羟基苯基)-4-甲基-1,3-噻唑-5-羧酸乙酯的方法
   
一种包含1,3-二氧戊环结构的铂配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用途
    (4R,5R)-4,5-
双(氨甲基)-1,3-二氧戊环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一锅法制备咪唑并[1,2-a]吡啶-3-乙酸的方法
   
一种合成阿戈美拉汀的方法
   
一种盐酸决奈达隆的制备方法
   
一种制备4-[(2-硝基)乙基]吲哚的方法
   
乙二醛制备乙二醛单缩醛和二缩醛的方法
     
一种制备对氯苯乙胺的方法
   
一种泊利度胺的合成方法
   
一种盐酸芬特明的合成方法
   
一种米拉贝隆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一锅法合成瑞戈非尼的方法
    (R)-2-((4-
硝基苯乙基)氨基)-2-氧代-1-苯乙基乙酸酯或其衍生物的制备方法

目前已经发现了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有可能成为新药的先导化合物,曾主持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二五课题新型1-羟基吡啶酮类广谱抗耐药菌候选新药的研究,作为主要研究者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蛇床子素/壳聚糖衍生物相须为伍抗骨质疏松的靶向效应及机制研究,负责其中壳聚糖衍生物制备等研究工作。

杨文革

新药研究与开发,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研究


先后参加、主持了十数项新药、保健食品的开发研究,另外还作为分项目负责人参加了数项省级纵向课题的研究

赵权宇

目前致力于微藻生物技术,环境生物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研究



乔红群

药物毒理学及安全性评价 药代动力学 药物分析


参加了多项国家一类新药的安全性评价工作, 2011年和企业合作申报成功了一项省级产学研合作课题,主要用于甲磺酸胺银杏内酯B 的产业化开发。2011年带领团队克服困难,顺利通过了国家对GLP实验室的三年定期检查。每年在江苏安评中心和全体同事合作,到款逐年上涨,去年达到到款1000万的研究规模。
   
主持了三七素注射液药代动力学、毒代动力学研究、头孢拉宗钠、特地唑胺的抗生素药效学试验、一类新药XQ-1H的全套安全性评价实验、毒代动力学、药学杂质研究、氟曲马唑乳膏和生发肽喷雾剂透皮吸收研究。完成生物等效性研究、抑菌试验抗癌药多西他赛注射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手性药物一类新药左旋泮托拉唑钠、奥拉西坦等项目毒代动力学研究。去年完成了生殖毒性二段(兔)试验一项(纵向课题)。

胡燚

生物催化、化学催化、生物-化学组合合成技术在生物炼制、药物及其中间体等精细化学品绿色合成中的应用研究,以及酶法治理有机污染物的研究

一种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的脂肪酶及其修饰方法.
   
一种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的介孔分子筛在酶固定化中的应用
   
一种氨基葡萄糖硫酸盐的制备方法
   
一种离子液体中酶拆分制备帕罗西汀中间体的方法
   
脂肪酶催化合成3-取代-2-吲哚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作为负责人完成了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子课题左旋帕罗醇的生物不对称合成技术(2011AA02A2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介孔材料在酶固定化中的应用研究(20906049),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课题基于天然高分子与介孔材料的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固定化酶研究(ZK20160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物乙醇脱水制乙烯高性能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反应器研究(BK2009494),中石化科技开发项目熔盐循环等温固定床数值模拟及中试实验研究(L411003),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项目生物乙醇脱水制乙烯高性能分子筛催化剂复合改性和反应器设计研究(ZK200815),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酶法生产百吨级左旋帕罗醇示范工程等项目的研究工作。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分子模拟的功能性离子液体化学修饰脂肪酶分子改造研究(21676143),江苏先进生物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自主研究项目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固定化酶及其处理有机工业废水研究

王永禄

目前主要从事抗肿瘤药物纳米靶载体的研究

聚乳酸羟基乙酸-聚赖氨酸-聚乙二醇-汉防己甲素和柔红霉素共聚物纳米粒及其制备和应用
   
紫杉醇纳米混悬剂及其制备方法
     
苯并咪唑类质子泵抑制剂与亲水性高分子辅料的共研磨物
   
一种枸橼酸莫沙必利共研磨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含其药物组合物

后承担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面上项目一种逆转肿瘤MDR 并能高效输送siRNA 的靶向载体的构建10KJB3500022010.06-2012.06,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化疗药和中药与转铁蛋白纳米载体的设计及逆转白血病耐药的机制研究811704922012.1-2015.12,排名第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精浆代谢调控的弱精子症病理机制研究”(H31102014.1-2017.12,排名第三);江苏省博士后基金资助一种AntiTFR纳米载体的构建及其主动靶向抗肿瘤作用研究1301012A,一等,2013.9   -2015.9,项目负责人

任丽莉

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



高兵兵

生物基高分子柔性膜材料的制作及在药用智能柔性微流控/微电子芯片(可穿戴传感器、器官芯片等)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增材制造(3D打印)的酶固定化研究。



钦松

天然药物化学、创新中药研发及中药生物技术。


主要从事天然来源的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及应用研究,目前致力于非水酶学与天然药物化学的学科交叉研究。主持了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课题一项(消癌平注射液质量控制体系技术研究);主持一项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再评价工作,按计划完成药学、药理、安全性及IV期临床的研究评价工作。

马博

代谢组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理学,体内药物分析。


1. 基于代谢组学的疾病生物标志物探索和药物作用机理研究;
   
   
本实验室自从2006年至今,完成代谢组学平台的建设和方法的应用,开展了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糖尿病肾病、胃癌、卵巢癌、少弱精子症等疾病生物标志物探索、发现和确证;并将此技术应用于银杏叶提取物,果糖二磷酸锶,冬凌草甲素等药效学评价和作用机制的研究,已发表SCI文章数十篇。
   
   
    2.
药物体内外ADME过程的研究与评价技术平台;
   
    2.1
建立了LC-MS/MS, GC-MS, HPLC等现代分析仪器的体内药物检测及验证技术体系。在此基础上,两年内完成了愈美缓释片、非诺贝特胆碱盐缓释片、酮咯酸氨丁三醇喷雾剂,多潘立酮,尼美舒利颗粒剂,硝苯地平缓释片,头孢呋辛酯,阿仑膦酸钠等药物的临床前和临床生物等效性评价及注册;
   
    2.2
成功复制了CYP450微粒体温孵, 离体肝灌流, Caco-2细胞模型等技术平台,开展多个新化合物及制剂的体内外吸收动力学,代谢物鉴定,代谢稳定性,代谢途径,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及其细胞内转运机制的研究;
   
    2.3
中药多组分的体内ADME和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已初步开展了刺五加,冬凌草,蛇床子,菟丝子等,发表多篇SCI论文。

王玉斌

调血脂新药的设计与合成 靶向泛素-蛋白酶体通路的抗肿瘤药物研究

取代的氮杂环丁酮衍生物、其制备方法及含有它们的药物组合
   
氮杂环丁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精氨酸酮洛芬的新晶型及制备方法
    3,4-
二芳基马来酰亚胺衍生物、制法及药物组合物与用途,
    1-
苄基-4-24-二氯苯乙胺基)哌啶在制备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

(一)调血脂新药的设计与合成:(1)根据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作用靶点NPC1L1的作用机理和结构特征,提出了肠靶向性胆固醇吸收剂的研究思路,通过在分子中偶联大极性的水溶性基团,使之在肠道中和NPC1L1结合而不被吸收进入体内;(2)基于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的药效团模型,设计以二氢吡咯环为基本骨架的新型分子结构,增强体内的降胆固醇活性。
   
(二)靶向泛素-蛋白酶体通路的抗肿瘤药物研究:(1)以NEDD8激酶为靶点,根据靶酶的三维晶体结构,通过CADD进行化合物的大规模虚拟筛选,目前已经寻找到2个有效的先导化合物,正进行结构修饰;(2)将香豆素母核和α,β-不饱和双键引入NAE抑制剂的结构中,设计合成NEDD8激酶的不可逆抑制剂,并研究体内、体外的活性和选择性。

姜天玥

蛋白类生物大分子药物的高效递送



缪文俊

主要从事面向重大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诊断与治疗、手术导航的多功能纳米药物、纳米探针的研究与开发



张志刚

酶的定向进化和 () 理性设计;酶结构与功能关系;合成生物学;精细化学品、重要手性医药中间体的酶催化合成。

一种1, 4-b-D-木聚糖酶突变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