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实力
您当前位置是 : 首页 > 科研实力 > 专家团队 > 正文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姓名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部分)

备注

欧阳平凯

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反应工程、分子设计等

一种卧式厌氧反应器 微型油水分离装置 一种快速制备苯丙酮酸及其芳基取代衍生物的新方法


应汉杰

生物分离工程、酶工程。讲授生物分离工程、药学进展等

一种基于双呋喃型二醇或者双呋喃型二酸制备聚酯或者聚酰胺类的高分子化合物与应用(在审)

先后主持开发酶法制备16—二磷酸果糖、酶法制备5’—核苷酸的磷酸化、生物脱硫、抗骨质疏松一类新药SFP等科研项目,开发了治疗心肌缺血、糖尿病等多个疾病的新药,申请6个专利,获得专利3项。

于荣华

海因类化合物

一种制备3-(2-噻吩基)-L-丙氨酸的方法(在审) 一种快速制备苯丙酮酸及其芳基取代衍生物的新方法

主要从事海因类化合物,DL-苯丙氨酸,L-D-苯丙氨酸,D-对羟基苯甘氨酸,DL-L-丝氨酸等项目的开发及产业化工作

洪厚胜

生化工程、生化反应器

多管外环流反应器(200520070555X多边柱形多搅拌装置反应器(200520069716.3双焦搅拌生化反应器(200520069715.9旋流、充气组合式生化反应器(200520074807.6气体闭路循环式生化反应器(200620073159.7低高径气体环流生物反应器(96243397利用费氏丙酸杆菌NX-4制备丙酸及联产维生素B101045910应用于柠檬酸发酵的多组搅拌生化反应(200720042595.2气升式外环流苎麻生物脱胶反应器(200820030752.2

生化过程装备技术研发的新型过程装备:气升式外环流发酵罐、气升式内环流发酵罐、自吸式发酵罐、热管式发酵罐、高溶氧高密度培养发酵罐、多搅拌大型发酵罐、光合作用发酵罐;自吸式污水瀑气机;机械消泡器;生物过程自动控制系统。生化过程系统集成(近2年已建成或正在建的生产线):1500t/a丙酮酸生产线;60000t/a柠檬酸生产线;基因工程5-氨基乙酰丙酸、溶菌酶、促生长肽生产线;谷氨酰胺酶生产线;苎麻生物脱胶生产线;液态醋酸半连续生产线;DHA生产线;中药提取生产线等

朱玉亮

有机合成

合成1-6 连接的吡喃寡糖的新方法。
   
12反式偶连法合成1-6 连接葡萄糖,甘露糖,双糖的新方法。
   
一种简易合成抗原因子4和抗原因子6的方法。
   
一种简洁有效的合成1-2 连接的鼠李寡糖和Kebsiella   Pneueniae O-抗体重复单元 的方法。
   
一种简易的合成在人体CD2N-连接的甘露八糖的方法。
   
一种在HIV糖蛋白gp120上表达的N-连接的甘露九糖的合成方法。
   
一种简易合成 36支化甘露五糖的方法。
   
一种简易的合成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的甘露葡萄四糖重复单元的方法。


曹飞

化学-酶法制备光学活性氨基酸及手性化合物

一种联产葡萄糖酸和羟甲基糠醛的方法, 一种无机盐-有机弱酸体系催化果糖转化HMF的方法, 一种制备2,5-呋喃二甲酸及其前体物质的方法, 一种从木糖母液制备5-羟甲基糠醛和多元醇的方法, 一种联产5-酮基-D-葡萄糖酸及4--3-羟基丁酸乙酯的方法 一种从木醋液中获得左旋葡聚糖的方法, 一种从葡萄糖酸废液中回收制备葡萄糖酸衍生物的方法,一种微通道反应器连续合成N-氨甲酰谷氨酸的方法, 呋喃二甲酸-乳酸-二元醇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一锅法制备γ-谷氨酰胺类化合物的方法, 一种一锅法制备γ-谷氨酰小肽类化合物的方法, 羧乙基海因酶生产菌株及其应用 一种二氢乳清酸酶法制备α-天冬氨酰小肽的方法 一种酶法制备L-二氢乳清酸的方法, 一种混酸结晶N-氨甲酰谷氨酸的方法,

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组氨酸代谢支路途径关键酶基因克隆及催化功能分析(30900009,南京市科委2项。参加国家“973”项目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中关键问题的基础研究(2003CB7160004新一代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的科学基础(2009CB724700;自然基金项目微波离子液体中葡萄糖二酸脱水环化制备聚酯原料呋喃二甲酸的研究(21106063;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海因环共保护策略的海因酶法制备氨基酸侧链衍生物的新方法研究(BK2010557))

陈集双

生物资源

利用禾本科秸秆制备纸浆的方法及所得纸浆的用途
   
利用湿法工艺制备纤维墙板的方法
   
半夏属植物的组织快繁技术
   
一种水半夏的组培快繁法.
    WET PROCESS OF FABRICATING FIBER WALL PANELS - US2012193828A1.     US201113019315.
   
半夏多倍体植株的制备方法
   
一种带盖子的无土草坪板
   
一种环保型轻质物流托架
   
间歇浸没的开合式植物生物反应器
   
间歇浸没植物组织器官的培养反应器
   
用于分离植物内生菌的消毒方法
   
获得榄香烯的方法.
   
一种植物源杀虫组合物

生物遗传资源研究:植物生物反应器与天然药物活性组分高通量生物制造。
   
   
生物质资源开发:秸秆生物质炼制利用与新型复合材料。

陈可泉

生物催化工程

一种酶法降解几丁质生产N‑乙酰氨基葡萄糖的方法 一种利用膜循环生物反应器分阶段制备L‑鸟氨酸和丁二酸的方法(在审) 一种恒化器连续培养装置

。主要从事生物催化工程领域研究工作, 目前正在开展新酶的发现与快速改造、多酶组装、新型功能材料固定化酶与细胞、生物反应器过程强化等方向的研究。通过酶工程的技术集成,构建了高效生物催化工程体系,在生物合成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生物基尼龙材料、含能材料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陈怡露

现从事生物统计建模、系统生物学和生物工程的交叉应用研究

一种同时制备高纯度葛根素和大豆苷元的方法

为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基因组工程与合成生物学平台负责人,承担一项973计划课题人工细胞的系统改造与性能优化

陈英文

环境生物修复技术与能源技术研发及应用,绿色环保催化技术开发与催化材料研制及推广(生物催化转化、电催化降解、热催化氧化等),环境生态毒性评价与风险控制理论与方法研究,污染土壤有机物高效降解的生物电化学集成技术,及高浓度有机废水、有机废气(VOCs)治理技术及组合工艺、装备开发等

用于生物流化床废水处理的高密度多孔载体及其制备方法

涉及专业涵盖生物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发酵工程及材料学

方正

绿色合成及过程强化



耿文华

环境工程


主要从事高浓度废水处理技术、畜禽养殖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装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技术与设备、声光催化剂研发及应用、环境物质中有害重金属、土壤肥料和废气处理等研究

郭凯

绿色化工、生物质化工

一种连续亚微反应装置 一种微反应装置制备邻甲氧基苯甲醛的方法

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英国VapouTec公司等十余项企业开展横向合作,多项技术在化工、材料、医药等行业获得产业转化,实现了生物基聚氨酯、生物基无毒增塑剂、聚酯多元醇以及多个精细化学品和原料药的产业转化,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韩萍芳


.一种咪唑类离子液体及其应用


韩世清

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制药工程

一种合成2-取代苯并噻唑衍生物的方法 一种选择性催化分子氧氧化水杨醇制备水杨醛的方法

研究成果包括:
    l
抗细菌生物被膜活性的YycG组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设计与合成;
    l
绿色有机合成反应新催化体系的建立及应用于药物分子的合成
    l
首次提出特制醇腈酶颗粒在单一有机相溶媒中催化合成手性氰醇的新方法及连续流动酶合成装置,以及新型醇腈酶的发现,首次完成国际上未能成功的手性杂环氰醇和手性氟取代氰醇的合成,得到该领域国际专家的关注引用和评述(Chem. Rev. , Curr. Opin. Chem. Biol.,     Curr. Opin. Biotech., Curr. Org. Chem., Top. Curr. Chem., Tetra.   Asymm.等作为该领域重要的研究进展评述,被Highlight 和引述数百次,Methods in Organic   Synthesis两次收录)
    l
生物催化合成(S-丁呋洛尔等手性药物;
    l
完成抗癌新药秋水仙碱和鬼臼毒素系列衍生物的发明;
    l
醇类选择性分子氧氧化新催化剂的发明;半乳糖氧化酶模拟反应的机理研究,用原位紫外和ESR技术捕捉到催化剂活性价态;
    l
国际上第一个将杂多酸催化剂用于饱和烃的羟化反应并且应用原位红外技术捕捉到催化剂活性物种;
    l
PharmaTech, BasileaEli   Lilly公司负责完成研究项目约50个,设计合成了10000多个药物活性分子用于新药的筛选;

洪厚胜

生物工程装备技术集成

多管外环流发酵罐
   
旋流、充气组合式发酵罐
   
气升式外环流苎麻生物脱胶发酵罐
   
新型气升式内环流发酵罐
    PDMS/PVDF
渗透汽化复合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自吸式反应器放大发酵培养酵母的预测方法
   
一种基因工程菌产L-丙氨酸发酵液脱盐脱色的方法
   
用于高密度酵母连续发酵的气升式内环流反应器及酵母连续发酵方法
   
基因工程菌高密度培养用高溶氧生物反应器及培养控制方法
   
一种MVR连续蒸发系统
   
一种自吸式反应器半理论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放大方法
   
一种食醋液态发酵营养盐配方及食醋液态半连续发酵方法
   
一种改良液态风味食醋的发酵制备方法
   
一种利用自吸式反应器的面包酵母批式高密度发酵方法
   
卧式全自动固态发酵酿醋设备
   
一种醋酸菌发酵培养基及其使用方法
   
自吸式发酵罐中半连续分批发酵生产马铃薯皮保健醋
   
多边柱形多搅拌装置发酵罐
   
双焦搅拌发酵罐
   
气体闭路循环式发酵罐
   
   
低高径比气体环流发酵罐
   
应用于柠檬酸发酵的多组搅拌发酵罐
   
利用费氏丙酸杆菌NX-4制备丙酸及联产维生素B.
   
   
一种马铃薯皮保健醋饮料的生产方法及其产品(ZL200910181316)王亚利,洪厚胜,李广赋,沈鹤宫,潘洪毅.
   
   
隔离式电磁传动装置(ZL200820237667.3)张继民,洪厚胜,张庆文


胡燚

生物催化、化学催化、生物-化学组合合成技术在生物炼制、医药及其中间体、精细化学品等绿色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一种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的介孔分子筛在酶固定化中的应用

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了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课题生物乙醇脱水制乙烯高性能分子筛催化剂复合改性和反应器设计研究(ZK200815),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生物乙醇脱水制乙烯高性能分子筛催化剂及其反应器研究(BK200949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功能化离子液体修饰介孔材料在酶固定化中的应用研究(20906049),中石化科技开发项目熔盐循环等温固定床数值模拟及中试实验研究(L411003)。
   
     
目前作为子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863计划重大项目手性醇的不对称合成技术(2011AA02A2092011-2015)、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酶法生产百吨级左旋帕罗醇示范工程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胡永红

生物化工 发酵工程

一种猪硫酸软骨素的提取工艺 一种凝结芽胞杆菌菌悬液的制备方法(在审) 一种高活性凝结芽胞杆菌活菌制剂的制备方法


纪晓俊

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技术

一种搅拌供氧生物反应器

研究方向为代谢工程与合成生物技术指导的生物制造过程,围绕着丝状真菌和非常规酵母两类重要的工业微生物,通过改造或从头设计微生物细胞的代谢途径,实现功能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先进生物制造,进一步通过设计新工艺及新型生物反应器,实现生物制造过程的强化及放大,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等奖励

贾红华

新酶的发现与改造;用于高附加值产品生产的生物催化技术开发;人工合成多细胞系统的设计与构建

电解促进厌氧发酵装置


缪昌美




姜岷



姜岷教授面向科学前沿和重大需求,在利用秸秆、CO2废气等低品位碳资源替代化石资源制备化学品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建立了以诱变选育与适应性进化技术相结合的高效育种平台,获得系列具有低劣生物质、工业CO2废气高效利用能力的抗逆菌株,揭示了NAD(H)等辅因子的代谢调控机制,建立了基于辅因子调控的生物合成体系,结合基于氧化还原电位调控及膜技术的过程耦合与强化,实现C4有机酸、多元醇等厌氧还原性产物高效制备,为生物基化学品高效合成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研究成果形成系列专利群,并进行技术转化。与中国石化、中粮、丰原、常茂生化、BASF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C4有机酸产品实现工业化生产,企业累计销售收入逾5亿元。利用玉米加工废弃物制备PBS类生物可降解材料项目通过江苏省教育厅验收鉴定,技术成果被评定为国际先进水平

李霜

微生物驱油技术(MEOR)及环境修复

一种基于点击反应的还原糖定量检测方法

当前研究方向为微生物驱油技术(MEOR)及环境修复,在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石化技术开发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等课题

李振江

生物基聚合物与功能材料;有机催化与合成化学;绿色化学与洁净工艺

一种高分子聚合工艺小试实验方法(在审) 一种连续法生产取代苄基醇的方法及其装置

发展了不对称合成非天然α-氨基酸的平台技术;报道了不对称合成α,β-二氨基酸的新方法;研究了氨基磺酸催化的七种缩合反应;设计和应用新型有机催化剂控制开环聚合反应,研究了卡宾催化的系列开环聚合反应,合成均聚物及精确结构嵌段共聚物,发展了开环聚合反应的新类型。研究和开发了聚乳酸的新型聚合反应、制备工艺和生产装置。上述工作在SCI收录的著名学术刊物发表,申请了国际专利和中国发明专利。参加国家“973”计划两项,主持国家“863”计划子课题、科技部重点国际合作计划、科技部国际合作计划、教育部重点科学研究计划等项目多项。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五十余篇,其中SCI收录二十余篇,申请国际专利四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二十一项和授权五项。

吕浩

生物分离、酶工程

一种双水相萃取体系及应用此体系分离纯化α-淀粉酶抑制剂的方法

先后参与酶法制备16—二磷酸果糖和酶法制备5’—核苷酸的制备、抗骨质疏松一类新药SFPα淀粉酶一直剂的提取,参与开发治疗心肌缺血、糖尿病等多个新药的研究工作。

明灯明

计算结构生物学


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结构生物学,包括分子动力学模拟、蛋白质功能预测、蛋白质折叠等。先后在PNASPRLJMBJCPPlos One Carbohydrate Research 等国际一流权威期刊已经发表了近30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获得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近年来,通过与酶工程实验组合作,从事工程酶的动力学改性设计、催化机制计算机模拟等方面的研究。

任路静

微生物油脂系列产品,代谢工程、系统生物学


主要从事营养化学品的生物制备方面的研究工作,涉及不饱和脂肪酸、功能性维生素、抗氧化剂等产品的开发,研究代谢工程、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技术在生物化学品开发中的应用。

沈树宝

生物反应工程、酶工程、膜生物反应器、药物合成,环境工程、环境电化学

用动物肠衣膜固定化生物催化剂的方法及其用途
   
用于常温常压废水处理的混凝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一种分体式可调拟流化床反应器
   
一种高通量柔性仿生动态膜反应器及其污水生化处理装置
   
一种处理有机废气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
   
一种催化燃烧工业有机废气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P]
   
一种臭氧促进污泥减量化的方法

长期从事生物反应工程、酶工程、膜生物反应器、药物合成,环境工程、环境电化学的研究,主持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8项国家级及13项部、省级科研项目和十多项诸如中石化等企业的委托项目,诸如低共熔底物体系中酶促反应研究,用于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高性能仿生膜生物反应器的研究,生物体系中固液平衡的分子热力学模型研究,高固液比生物催化体系中纳米尺寸效应及规律研究,非水相脂肪酶催化法生产高级类可可脂的研究,基于超分子及纳米效应的高活性共价固定化酶制备新技术,快速传质的新型内循环生物流化床污水处理关键技术及装备开发,处理高浓度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的膜生物反应器研究,仿生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废水的技术和组合工艺研究,高效生物流化床生化处理废水技术研究,工业废水化学氧化的均相、非均相催化剂及催化燃烧VOCs催化剂, 工业废水处理回用及资源化技术开发等。

屠春燕

现代分析测试技术


业务专长:分析测试技术研究,能熟练运用液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高效毛细管电泳仪、氨基酸分析仪、红外光谱仪等分析测试仪器,几年来已独立完成和自主开发成功苯丙氨酸、核甘酸、D-对羟苯甘氨酸等10余种反应体系的分析测试方法。

韦萍

生化工程、酶工程和工业微生物

利用洋葱伯克霍氏德氏菌JS-02制备系列D-α-氨基酸的方法 利用离交树脂由D-N-氨甲酰氨基酸水解制备D-氨基酸的方法.  亚苄基海因加压水解制备苯丙酮酸钠的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L-苯丙氨酸的膜技术提取方法 级联反应制备N-乙酰-色氨酸的方法.    一步法制备海因的工艺. 磁性载体固载Raney-Ni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D-天冬氨酸及L-丙氨酸的制备方法. 利用枯草芽孢杆菌NX-2制备γ-聚谷氨酸及其盐和谷胱甘肽及其前体. L-苯丙氨酸的连续离子交换提取工艺 一种邻乙基苯胺催化脱氢环化制备吲哚的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简单脂肪杆菌DM18菌株及其制备D-苹果酸的方法. 用于发酵法制备转氨酶的培养基. 纤维素接枝聚谷氨酸离子交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种生产L-苯丙氨酸基因工程菌及构建方法和其应用. 化学合成多肽的新型大规模分离制备技术 一种防治老年痴呆的中药活性成分化合物及其制备和用途 一种制备粗酶制品和甘草次苷的方法. 一种快速制备苯丙酮酸及其芳基取代衍生物的新方法 一种制备酰胺砜及利用该酰胺砜制备N-取代亚胺的方法. . 一种纯化甘草次苷的方法. 一种产丁二酸的菌株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一种利用玉米皮制备的水解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酶法合成γ-D-谷氨酰-L-色氨酸的方法. 一种基于络合共保护的S-保护谷胱甘肽制备方法.

近年来在化学-酶法合成光学活性化学品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L-苯丙氨酸实现了工业化生产,D-对羟基苯甘氨酸项目通过了中试鉴定,D-苯丙氨酸项目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完成国家和省十五攻关项目2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加了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各1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以及多项纵向和横向研究项目,在光学活性精细化学品的酶法合成及生化产品的提取分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研究经验

魏荣卿

生物化学,色谱分离技术及应用

拟均相体系制备氧化淀粉 一种丙交酯重结晶的方法 用乙醇重结晶丙交酯的方法

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化学,色谱分离技术及应用。主要内容为:色谱材料的功能化,高聚物色谱柱在生物药物、天然药物和有机酸等小分子物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研究;柔性固定化酶的应用研究。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863项目一项、江苏省十五攻关项目一项,江苏省环保厅项目一项。 目前在研项目:高聚物色谱柱分离蛋白、多肽的应用及机理的研究、高聚物色谱柱分离天然药物有效成分及手性物质的应用开发、高聚物树脂吸附去除天然药物中有毒重金属离子及回收利用的研究开发;柔性固定化酶的生物活性及应用研究。

吴斌

生物工程、酶工程

一株丙酮丁酸梭杆菌菌株及其筛选方法和应用

主要从事新酶发现,酶改造及酶催化机制,酶催化体系构建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类开发,天然产物结构改造等新酶的开发及其催化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信丰学

从事低劣生物质转化利用、人工多细胞体系功能调控与强化研究



谢婧婧

构建生物电合成系统利用自养微生物和廉价电能实现CO2向高附加值产品的高效转化 开发兼具产电与污染物处置双重功效的生物电化学技术与工艺 针对重金属污染土壤开发原位稳定钝化与植物-微生物萃取技术,针对农田酸化土壤开发各类调理剂与改良剂 基于酶工程与合成生物学设计并构建高效的生物催化剂为化学品的绿色制造提供新的技术

一种谷氨酸棒杆菌启动子探针载体及其构建方法和应用 微生物电化学系统还原二氧化碳产乙酸的装置与方法

目前的研究以高效生物催化剂”   为核心技术,围绕:资源化利用中,非自发反应体系与生物催化转化体系的耦合与适配机制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一系列应用基础性研究

许琳

酶的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系统生物学与代谢工程、生物催化与生物医药技术

一种提高蛋白质生物学功能的方法

课题组致力于发展和应用工业微生物的现代研究方法,以复杂生物网络研究为基础,依托实验室在基因工程与生物信息学领域的积累,以现代生物技术设计和创造符合工业化需求的微生物,服务于传统生物产业技术的提升。

虞龙

分子生物技术、工业生物技术、离子束生物工程技术

一种判别越冬蓝藻越冬复苏期界限的方法 一株酿酒酵母及其在发酵产乙醇中的应用

主要承担并完成九五重大攻关项目离子注入改良Vc生产菌及其产业化研究,并在该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

袁丽红

微生物学,植物细胞工程

一株高产脑苷脂类化合物的鸡枞菌菌种及其菌丝体培养方法


周俊

生物质废弃物生物转化过程机制与调控、环境污染控制工程


主要从事环境微生物与能源技术、生物质废弃物生物转化过程机制与调控、污泥深度减量化处理等方向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已在污泥处理、畜禽粪便处理、秸秆处理、污染土壤修复等方面得到应用,参与建立多项科技示范工程

朱晨杰

生物质催化及高值化利用 人工辅因子工程


1)生物质催化及高值化利用:开展基于木质纤维类生物质资源的预处理、纤维素类糖基平台化合物催化转化、木质素催化转化及木质素基新材料的研发;2)人工辅因子工程: 开展人工辅因子的理性设计、作用机制及其介导的先进生物催化。

朱建良

工业催化、绿色化学工艺、生物质资源利用

一种植物秸秆厌氧发酵高效快速产沼气的方法

。主要研究方向:以生物化学工艺绿色化为出发点,围绕橡胶助剂生产新工艺、新型载体型催化剂及其应用、生物质资源生物和化学利用及加氢反应等方面开展研究。参与了氨基酸酶法工业化生产,主持了橡胶助剂RDRTMNS及高分散SiO2等新工艺的开发,主持研发了新型载体型酸碱催化剂,进行了甘油加氢制备工艺的中试放大研究,开展了农作物秸秆降解和利用的研究。

朱宁

生物基材料

一种利用微反应装置连续合成季铵盐的方法

研究兴趣包括,(1)生物基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2)微尺度连续流聚合反应与自组装,(3)催化与功能高分子开发

朱玉亮

有机合成

合成1-6 连接的吡喃寡糖的新方法。
     
12反式偶连法合成1-6 连接葡萄糖,甘露糖,双糖的新方法。
   
一种简易合成抗原因子4和抗原因子6的方法
   
一种简洁有效的合成1-2 连接的鼠李寡糖和Kebsiella   Pneueniae O-抗体重复单元 的方法
   
一种简易的合成在人体CD2N-连接的甘露八糖的方法。
   
一种在HIV糖蛋白gp120上表达的N-连接的甘露九糖的合成方法。
   
一种简易合成 36支化甘露五糖的方法
   
一种简易的合成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的甘露葡萄四糖重复单元的方法


蔡恒




陈晓春

生物代谢及过程集成

一种工业废酸的回收工艺 一种高产腺苷的谷草芽孢菌 一种定向催化合成胞苷磷酰化合物的方法 全细胞生物合成磷酸胆碱的方法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代谢及过程集成,在代谢调控技术的研究和磷酰化产品的开发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

盛爱红




董维亮

农业污染物降解与农业废弃物转化

一种循环消泡系统 一种利用融合截短表达策略提高谷氨酸氧化酶稳定性的方法 一种鼠李糖脂酸沉淀的方法 一种分离纯化鼠李糖脂的方法一种L-谷氨酸氧化酶纯化方法 一种鼠李糖脂的高效发酵工艺 一株降解土壤中新烟碱类农药的菌株及其应用 一株降解对苯二甲酸二乙酯的菌株及其应用 一种植物乳杆菌D‑乳酸脱氢酶、其编码基因及应用 一株降解苯酚类化合物的菌株及其应用 一株高产甲醇蛋白的毕赤酵母菌株及应用 一种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水解酯酶及其应用 一株芳氧苯氧丙酸类除草剂降解菌株及其应用

2017年底出站后留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农业废弃物利用与农业污染物降解。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青年科学基金1项,江苏省面上基金1项,国家博士后特别资助与面上项目各1项,江苏省博士后基金1项,江苏省先进生物制造协同创新中心自主研究课题1项,作为课题骨干参与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现代农业)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6

段金电

有机化学,微化工技术

一种改性聚酯多元醇的制备方法(在审)


方艳

主要从事生物基高分子功能材料的合成及应用基础研究

一种基于植物多酚单宁酸氧化自聚合对细胞表面修饰的方法(在审)


高南

生物基肥料、根际促生菌

一种用于鉴定Azospirillum sp. TSA2S菌株的引物及其应用
   
一种用于微生物菌株鉴别的核酸片段筛选方法与应用
   
一种高能磷酰肥料及其应用
   
一种水溶性肥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目前主要从事生物基肥料和根际促生菌的研究,探索以微生物代谢产物为主的新型肥料和工业微生物技术农用的新方向

郝宁

负责学院以微生物资源收集评估与工农业应用开发为目的的微生物资源研究平台,在氨基酸生物制造关键技术、纳豆与红曲菌种资源及其功能性食品开发技术、微生态菌剂在环境资源与农业生物技术中的应用、生态高效食用菌栽培技术与产业化应用等领域积累了较丰富的研究经验

一种利用膜循环生物反应器分阶段制备L‑鸟氨酸和丁二酸的方法(在审)


何明芳

人源化肿瘤异种移植模型;化学生物学的血管新生调控的机制研究;基于模式动物斑马鱼平台的药物活性筛选及药物代谢的研究

一种光化学诱导斑马鱼缺血性脑卒中模型的应用
   
香豆酸甲酯在制备抗血管新生药物中的用途
   
异甘草苷在制备治疗皮肤创伤愈合药物中的应用
   
一种模式动物斑马鱼鱼苗评价药物急性毒性的方法
   
金诺芬在制备抗血管生成类药物中的应用


何伟

微化工+”技术 生物基材料 计算模拟

利用微通道模块化反应装置制备2--6-甲氧基萘的方法


胡南

环境微生物、饲用微生物



李艳

工业生物催化与酶工程

一种高产琥珀酸的谷氨酸棒杆菌

近年来主要在糖酶的开发与应用,以及甜菊糖苷系列产品、AA2G、槲皮素糖苷等糖基化学品的生物合成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目前在研课题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社会发展)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

梁金花

工业催化,有机及高分子合成

一种MWW型分子筛载体催化剂和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一种硅胶负载磺酸双核离子液体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 磺酸性双核离子液体催化剂及其合成聚丁二酸丁二醇的方法 一种丁二酸而酯的制备方法

主要从事工业催化,有机及高分子合成方面的研究。已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6项,授权3项。

刘冠楠

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


合成生物学:酿酒酵母细胞融合方向主持基金:国家青年基金、江苏省青年基金、天津市青年基金、江苏省协同创新自由探索项目 与医院合作,研究特定基因的致病分子机制

柳东

微生物代谢重构及辅因子工程 细胞生理过程研究与应用开发

一种可有效提高蛋白分泌表达效率的信号肽及其应用


马江锋

代谢工程、发酵工程

一种微生物混菌发酵与原位萃取相结合生产丁酸丁酯的方法 具有优越的温度稳定性与pH耐受性的木聚糖酶及其应用

通过代谢工程、发酵工程和分离工程相关技术的集成,建立了有机酸、低聚糖的高效生物催化工程体系,在生物催化合成葡聚糖、低聚果糖、鼠李糖脂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期间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1项国家973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江苏省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1项江苏省生物质绿色燃料与化学品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孟晶晶

生物基化学品的绿色催化和转化研究

一种生物基高刚度呋喃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手性氨基酸酯或其盐酸盐合成氮杂卡宾的制备方法 一种生物基阻燃性呋喃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目前工作集中于生物基化学品的绿色催化和转化研究,主要围绕新品种生物基材料单体和聚合物的开发与性能研究

邱江凯

微流场技术与绿色化学

一种利用光催化微通道制备氨基酸衍生物的方法 一种利用电化学微通道技术制备砜类化合物的方法 一种利用光催化微通道制备3,4-二氢喹啉-2(1H)-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宋天顺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生物电催化下的污染物去除; 微生物电合成利用二氧化碳产化学品; 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 功能性生物肥料

一株羽毛高效降解菌株及其应用 一种非贵金属掺杂碳化钼析氢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一株高效解磷解钾菌及其应用

主要从事微生物能源以及生态修复方面的研究。内容涉及到生物电化学系统、微生物电合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土壤修复、构建高效生物催化体系等相关研究。

王昕

系统生物学和代谢工程领域的研究

D-木糖酸脱水酶及其应用 一种利用玉米芯水解液中木糖一步发酵生产1,5-戊二胺的方法

主要从事系统生物学和代谢工程领域的研究工作。正在开展高效生物催化剂的构建与优化,以廉价的C1化合物为原料生物合成氨基酸及其衍生物、有机酸、多元醇等方向的研究。

吴昊

生物工程与分离工程

好氧堆肥反应器 一种木质素-十二烷基硫酸钠复合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一种利用微通道混合装置对沼气进行加压水吸收脱碳的装置

主要研究方向: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工程与分离工程,涉及生物质利用、生物法制备有机酸、生物燃料及产物提取等方面。

吴夏芫

环境微生物学(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物电化学应用,抗生素及抗性基因污染控制,重金属废水处理与回收,甲烷生物合成)

一种复合阴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生物电芬顿法中的应用 用于合成生物燃料的装置及其用途 用于小球藻培养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反应器

主要从事生物电化学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的环境微生物学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谢宁昌

生物化学



严明

酶的结构生物学与生物信息学、精细化学品的生物催化与转化

一种合成槲皮素-4’-葡萄糖苷的方法 一种槲皮素糖苷的生物合成方法 一种固定化山梨醇脱氢酶及其固定化方法与应用 一种酶法制备莱鲍迪苷M的方法

2001年至今在南京工业大学从事生物信息学与微生物应用技术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生物信息学研究室负责人,在蛋白质工程和代谢工程等领域的应用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参加了国家973项目新一代生物催化与生物转化的科学基础人工合成细胞工厂等多项国家与省部级研究项目

雍晓雨

环境微生物技术

好氧堆肥反应器 一种复合阴极及其制备方法和在生物电芬顿法中的应用 一种氧化亚铁硫杆菌及其应用

20128月进入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应用与环境微生物技术、生物电化学、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研究

余定华

纳米材料与医学美容材料

一种含聚天冬氨酸吸水材料的吸水膨胀橡胶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基于聚天冬氨酸与钠米蒙脱土的有机-无机复合吸水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合成多孔NaY分子筛微球的方法.  一种多功效土壤改良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利用聚天冬氨酸改性凹凸棒土制备复合吸附剂的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一种控制肥料缓释的材料.  一种由2,3-丁二醇一步氧化制备2,3-丁二酮的生产工艺及其中使用的多相催化剂. 一种异山梨醇丙烯酸酯的合成方法及其提高聚合物热性能的应用 一种异山梨醇聚磷酸酯及其制备方法


张庆文




章文明

主要从事木质纤维素等可再生生物质资源的生物降解和利用,以及利用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技术实现C1化合物的高附加值生物转化

一种微生物混菌发酵与原位萃取相结合生产丁酸丁酯的方法 具有优越的温度稳定性与pH耐受性的木聚糖酶及其应用一株合成L-天冬酰胺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


朱颐申

药物合成、制剂及分析

一种舍雷肽酶外用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以多肽修饰的氨基树脂为载体的固定化酶及制备方法一种戒烟水凝胶贴剂及其制备方法

朱颐申副教授(生物化工博士)课题组长期从事多肽药物制备、制剂及药物分析研究。近年来针对多肽药物的合成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解决了多个多肽药物的合成问题,部分研究课题已经转给企业继续开发申报新药。与多家医药企业有项目合作,获2015江苏省科技副总(企业创新岗)项目支持、主持完成了江苏省产学研合作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一项。
   
   
近年来将生物活性多肽与3D打印生物材料支架结合,与医院骨科合作在骨软骨修复领域取得很好的进展,发表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并获邀作为封底内页出版。在分析方法、液质联用结构分析、杂质分析及定量分析方面发表了SCI文章数十篇,核心期刊论文30多篇

庄伟

复合材料界面性质调控、纳米生物界面作用机制

一种戊二胺丁二酸对苯二甲酸共晶盐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深色化木质素及其在育果套外袋内层纸中的应用

复合材料界面调控及制备,纳米生物界面作用机制研究,包括纳米材料表面结构性质调控及应用于固定化酶领域的性能研究、固定化细胞催化机制研究、生物催化产品的结晶过程调控及界面生长机制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