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实力
您当前位置是 : 首页 > 科研实力 > 科研成果 > 正文

秸杆转化为大宗包装材料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研究领域】:生物与医药

【成果概述】:本项目根据苏北沿海区域(盐城、宿迁等地)内的植物秸秆资源特点,通过集中收集和分级处理,设计相关设备和技术流程,建立农作物秸秆、入侵植物生物质、养殖废弃物等资源化、商品化处理模式,实现小流域内植物生物质资源的无害化、工业化利用。

【技术状态】:产品规模化应用

【先进程度】:国内先进

【技术特点】:基于秸秆生物质的资源化和产业化利用模式,开发可自然降解环保型生物质轻型物流托架、纤维装饰墙板、水果托架与汽车轮毂托架等产品,建立生物质废物转化为大宗包装材料的生产线。 利用大米草秸秆制作工业化包装材料和秸塑新产品。

【技术指标】:实现年产生物质纸浆和环保型纸浆模塑材料5000t以上;在大丰当地孵化了一个企业“苏港凯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年销售额达千万以上,年消耗大米草200吨。

【应用概况】:实现年产生物质纸浆和环保型纸浆模塑材料5000t以上,形成秸秆转化为绿色包装材料示范工程;建立秸秆源包装材料与秸塑新材料的联产体系,形成秸秆生物质的全价化高值利用模式,并利用秸塑新材料的特点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如秸塑藤条、秸塑板材、建筑模板等。 在大丰当地孵化了一个企业“苏港凯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年销售额达千万以上,年消耗大米草200吨。该技术并已经推广应用到农作物秸秆中,并辐射到全国,省内外多家企业均引进了该技术。

【专利状态】: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已授权国内专利20余项,国际专利2项。

【合作方式】: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

【预期效益】:实现年产生物质纸浆和环保型纸浆模塑材料5000t以上,形成秸秆转化为绿色包装材料示范工程;建立秸秆源包装材料与秸塑新材料的联产体系,形成秸秆生物质的全价化高值利用模式,并利用秸塑新材料的特点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如秸塑藤条、秸塑板材、建筑模板等。 在大丰当地孵化了一个企业“苏港凯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年销售额达千万以上,年消耗大米草200吨。该技术并已经推广应用到农作物秸秆中,并辐射到全国,省内外多家企业均引进了该技术。

【项目负责人】:陈集双

【评价与获奖】:

【联系方式】:吕凤兰,殷绚,025-58139211,lvflnju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