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生物与医药
【成果概述】:近年来重金属污染事件频发,不仅严重阻碍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而且对人体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我国是人均耕地资源短缺的国家,水、大气等受体的污染物最终将会陆续转移到土壤中,为保证粮食安全问题,2016年国务院印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本成果针对中国日趋严重的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开展土壤重金属污染生物修复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对于大力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解决重金属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状态】:技术攻关和演示验证
【先进程度】:国内先进
【技术特点】:本成果综合利用有机物料、微生物等对土壤中有效重金属的钝化和解毒原理,结合改良土壤、诱导植物抗逆等技术手段,围绕微生物菌剂创新等开展研究。成果筛选出多种重金属修复优势菌株,研发了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配方及其发酵生产工艺,通过田间试验证明土壤中施用微生物菌剂可明显降低土壤有效态重金属的含量,并可显著降低作物可食用部分中重金属的含量,提高作物对重金属的耐受性,提高土壤pH值,增产效果较明显。成果实现了多菌株协同发酵培养的创新,在复合微生物菌剂制备工艺上,从菌株的发酵到生产工艺的优化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自主知识产权。相关技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保障农产品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提供新途径。
【技术指标】:
【应用概况】:本成果形成的土壤原位钝化修复技术具有较高的成熟度,能够实现边生产边进行土壤修复的应用,已成功应用于中轻度重金属镉、铬、铅、铜、镍、汞污染的菜地和农田土壤修复并已在多地推广应用。与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技术相比,生物修复成本低、安全性高,该技术绿色环保、无二次污染,产品质量稳定,不仅能够修复土壤,保障农产品安全还能改良土壤促进农民增收,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应用情况表明施用该复合微生物菌剂能够逐步提高种植土壤的有机质,有效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时还可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此外还可在减少化肥的施用量的基础上提高农产品质量与产量。
【专利状态】:
【合作方式】: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
【预期效益】:本成果形成的土壤原位钝化修复技术具有较高的成熟度,能够实现边生产边进行土壤修复的应用,已成功应用于中轻度重金属镉、铬、铅、铜、镍、汞污染的菜地和农田土壤修复并已在多地推广应用。
【项目负责人】:郝宁
【评价与获奖】:
【联系方式】:吕凤兰,殷绚,025-58139211,lvflnju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