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实力
您当前位置是 : 首页 > 科研实力 > 科研成果 > 正文

城市公路隧道与城市地铁通风空调模式优化策略

【研究领域】:电子信息技术

【成果概述】:针对已修建和即将修建的浅埋城市公路隧道,模拟与实测不同通风运营模式(自然、横向、纵向,半横向)下,隧道内空间三维的汽车尾气(行车工况)与火灾烟气(火灾工况)的分布特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地形条件、交通量状况,开展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给出既满足尾气排放又满足烟气安全的通风优化策略;针对不同制式地铁车站及区间隧道,采用SES地铁环控软件、fluent计算流体力学软件,结合现场调研,揭示:活塞风对地铁车站空调能耗影响;站台与隧道气流掺混特性;轨顶、站台底排风模式对隧道和车厢内空气新鲜度影响;隧道累年温升对车站空调能耗影响;预测与评估不同年段全线及各站能耗。采用pyrosim火灾动力学软件,模拟预测车站与隧道的烟流特性,给出优化控烟策略。

【技术状态】:产品开发及初步应用

【先进程度】:

【技术特点】:我国修建越来越多的城市公路隧道,形式复杂,现有公路隧道通风设计规范已滞后,本成果采用先进模拟与实测手段,优化行车工况下通风运营模式,在保证隧道内外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实现风机节能运行,节约建造与运营费用;进行消防性能化设计,保障隧道火灾工况下人员安全撤离,为消防审批提供依据。 现有地铁设计规范对通风空调防排烟问题阐述不清,本成果对车站与区间隧道进行暖通空调系统节能预测与评估,在保障人员需求的前提下降低暖通空调设备运营费用;对多工况火灾进行数值模拟,预测烟流特性,制定优化的事故通风模式。

【技术指标】:

【应用概况】:针对南京城区内环公路隧道(多为竖井型自然通风模式),通过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验证自然通风的有效性,并参编了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隧道竖井型自然通风设计与验收规范》(DGJ32TJ102-2010); 针对南通啬园路隧道(分散半横向通风模式),通过数值模拟,获取行车与火灾工况下隧道内空间三维流场分布,制定风机运行优化策略,并指导隧道空间结构与风机排布设计; 针对南京地铁十号线跨越长江(屏蔽门制式),通过模拟与实测,优化了不同模式下的风机频率设定。

【专利状态】:

【合作方式】: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

【预期效益】:

【项目负责人】:童艳

【评价与获奖】:(1) 2010年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2009年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科技成果三等奖;(3)2008年获江苏省建设厅建设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2007年,获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

【联系方式】:吕凤兰,殷绚,025-58139211,lvflnju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