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生物与医药
【成果概述】: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重要的生产方式,种植面积已超过570万公顷。由于高度依赖化肥、缺少雨水淋洗和追求高复种指数而导致的次生盐渍化极大的阻碍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并且问题日益突出。传统的物理化学修复方法见效慢、效率低,还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鉴于微生物修复技术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本团队根据生态适应性理论,从山东寿光10年以上栽培年限的大棚次生盐渍化土壤中筛选到一株耐盐且能高效降解硝酸盐的巨大芽孢杆菌,它主要通过硝酸盐同化途径转化土壤中多余的硝酸盐,同时还具有产IAA和ACC脱氨酶的能力来促进植物生长。利用高密度发酵结合菌剂高保活干燥成型工艺,研制出了次生盐渍化土壤修复菌剂,并在山东、河南、河北等设施经作进行了推广应用,土壤硝酸盐含量平均降低了50%以上,化肥用量减少了60% ,提高蔬菜产量30%以上。
【技术状态】:产品规模化应用
【先进程度】:
【技术特点】:1. 高效的耐盐PGPR菌株:自主筛选的高盐耐受性根际促生菌株,产IAA能力(115.8 mg/L)和ACC脱氨酶活性(14.2 U/mg); 2. 自主知识产权:根据本团队多年相关成果积累自主研发的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项; 3. 起效快、成本低:使用10天次生盐渍化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且本技术修复成本比物理化学修复方法低50%以上,约为5-10元/亩。
【技术指标】:高效的耐盐PGPR菌株:自主筛选的高盐耐受性根际促生菌株,产IAA能力(115.8 mg/L)和ACC脱氨酶活性(14.2 U/mg);
【应用概况】:该技术产品在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设施大棚进行了规模化示范应用,次生盐渍化得到明显改善,作物增产幅度30-60%。在叶菜类作物上使用具有不脱水、不萎蔫,出苗率高,整齐,叶片肥厚、浓绿,长势整齐,植株健壮。在土豆、生姜、大蒜、山药等根茎类作物使用具有不死棵,产量和品质明显提高的效果。另外,设施土壤理化性状显著改善。
【专利状态】: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项
【合作方式】:技术服务
【预期效益】:起效快、成本低:使用10天次生盐渍化现象得到明显改善,且本技术修复成本比物理化学修复方法低50%以上,约为5-10元/亩。
【项目负责人】:徐虹
【评价与获奖】:
【联系方式】:吕凤兰,殷绚,025-58139211,lvflnju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