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土木与建筑
【成果概述】: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地下空间的开发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大规模的地下建筑也越来越多,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地铁及隧道等。上述地下结构的抗浮设计是目前的难点。现有的抗浮技术包括抗拔桩、抗拔锚杆、增加配重等均属于被动方法,此类方法为确保地下结构安全往往设计上比较保守,且为永久性抗浮装置,不便回收,不利于建筑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主动抗浮技术的基本原理是降低地下结构基础底部的水压力,具体措施上是通过降水和排水使基底下的压力水通过释放层中的透水系统(如过滤层和导水层),汇聚到集水系统(如滤水管网络),并导流至出水系统后进入专用水箱或集水井中排出,从而降低和释放基础底板下的水浮力,起到释放水浮力的效果。因此,该技术的核心选择经济可靠的水压释放层,本课题以黏性土及黏-砂混合土为水压释放层材料,基于地基土的透水情况,设计和配置具不同渗透性的释放层,满足降压和安全要求。
【技术状态】:产品开发及初步应用
【先进程度】: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特点】:在现有的降压排水主动抗浮技术中,因水压释放层的设置不当,使得降水改变地下水分布现状,引起降水范围内的土体固结、地面沉降和地裂缝等问题,对周边建筑、地下管线和生态环境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本团队提出的地下结构主动抗浮技术既着眼于“主动”,又力求避免对建筑及环境的不利影响,其中的关键在于水压释放层的设计和配置,所选用的黏性土及黏-砂混合土材料取材便利、经济合理。有效解决了深大地下结构抗浮所面临的安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是对传统抗浮设计方法的发展和完善,为地下空间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技术指标】:可解决40米埋深范围内的地下基础抗浮问题。
【应用概况】:本技术主要应用于土木建筑工程中的地基基础施工,已完成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
【专利状态】:待补充
【合作方式】:技术咨询
【预期效益】:采用的是“疏排”的思路,构建了一种超薄、高效、耐久的透水复合材料,可依据情况选用静水压力释放层、静水压力释放带、静水压力释放管等三种技术之一,具备全气密式系统和固定渗流压力自然溢流方式的智能排水系统。
【项目负责人】:宋林辉
【评价与获奖】:已获基金项目支持。
【联系方式】:吕凤兰,殷绚,025-58139211,lvflnju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