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新能源与节能环保
【成果概述】:本项目提出了多种可再生能源(辅助化石能源)耦合互补形成能源微网系统的新思路,实现能量的梯级、互补利用,降低用能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和可靠性。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推荐多能互补集成优化示范工程建设的意见》(发改能〔2016〕1430号)文件,国家不断地加大对多能互补示范工程的支持与奖励政策。
【技术状态】:产品开发及初步应用
【先进程度】:国内领先水平
【技术特点】:本项目提出了多种可再生能源(辅助化石能源)耦合互补形成能源微网系统的新思路,实现能量的梯级、互补利用,降低用能成本,提高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技术指标】:待补充
【应用概况】:相关工作将促进在既有产业园区、大型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等集中用能区域,实施供能系统能源综合梯级利用改造,推广应用上述供能模式,同时加强余热、余压以及工业副产品、生活垃圾等能源资源回收和综合利用,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专利状态】:授权发明专利7件
【合作方式】:技术咨询
【预期效益】:以东部示范小镇供能系统为例,总投资2.026亿元。包括风力发电10MW,7000万;光伏13MW,5200万;水源热泵4MW,1200万;溴化锂2MW,160万;生物质气化发电1.5MW,2100万;沼气3万Nm3/天(发电2MW、燃气1200Nm3/天),2000万;储电10MWh,1800万;电解水制氢储氢10000Nm3,燃料电池发电0.5MW,800万等,共计2.026亿。现有沼气发电系统0.4MW,计400万;所涉配电系统、建筑物用空调系统、供燃气系统建设由30万平方米建筑物建设承担其6000万左右。本示范工程新增投资经费14000万。固定费用(折旧、管理费、人工、财务等)占系统投资20%,2800万元/年。运行成本:生物质气化系统耗生物质3t/h(400元/t)、耗水24t/h(4元/t),全年累计5500小时,成本715万元/年。年发电量总计7800万kWh,一般工商业用电均价0.7547元/kWh,居民用电0.42元/kWh,总收入4716万元/年;制热/冷(4.6 MW /6MW、0.25元/kWh)收入350万元/年,热水(90t/d,30元/t)收入100万元/年,生物炭(2750t/年,1200元/t)收入330万元/年,供气(1200标方/天,2.3元/标方)收入80万元/年,氢气产品出售每年20万标方,纯氢收入66万元/年,合计收入5642万元/年。年收益2127万元。
【项目负责人】:朱跃钊
【评价与获奖】:待补充
【联系方式】:吕凤兰,殷绚,025-58139211,lvflnju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