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领域】:土木与建筑
【成果概述】:钢渣是钢铁生产过程的副产品,目前全国钢渣累积堆存近10亿吨,综合利用率仅为10%,大部分钢渣处于堆存和填埋状态,占用大量耕地,污染环境。本技术采用特殊反应工艺,利用温室气体CO2及化学外加剂激发钢渣,形成以CaCO3为主要组分的碳酸盐基胶凝材料,用于制备低碳建材制品(如建筑砌块、砖块、透水混凝土、保温、隔音制品等)。该材料具有低碳、耐火、耐久、能消纳大量固体废弃物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制造系列建筑结构或功能材料。申报人自主设计并组装了相关试验和中试装置,研究了制造工艺技术,为产品规模制备创造了条件,开创了高值、无害、资源化利用工业废气CO2和钢铁工业废物钢渣的新途径。
【技术状态】:产品开发及初步应用
【先进程度】:国际领先水平
【技术特点】:本技术可以高值、无害、资源化利用钢渣和工业废气CO2制备建筑材料,促进钢铁工业和建材工业CO2减排、固体废弃物经济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环保优势。
【技术指标】:通用技术指标:(1) CO2吸收量为≥20%(占原材料质量比);(2)钢渣利用率100%。部分建材制品性能指标:(1)生产成本低,约为同类传统材料的40%-70%;(2)强度发展快,20-60 MPa可设计调控;(3)耐火温度≥500℃;(4)材料使用寿命30-100年可设计。
【应用概况】:尚未产业化。可应用领域:(1)钢铁工业废渣无害处理和高值资源化利用;(2)可广泛应用于制备新型建筑材料制品(建筑砌块、砖块、透水混凝土、保温、隔音制品等);(3)用作常规水泥混凝土或者高性能混凝土提供辅助性胶凝材料或骨料。
【专利状态】:申请发明专利3项,已授权1项
【合作方式】: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投资融资
【预期效益】:本技术可以高值、无害、资源化利用钢渣和工业废气CO2制备建筑材料,促进钢铁工业和建材工业CO2减排、固体废弃物经济利用,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以及环保优势。
【项目负责人】:莫立武
【评价与获奖】: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资助
【联系方式】:吕凤兰,殷绚,025-58139211,lvflnjut@163.com